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12元,增长4.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44元,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3元,增长4.8%。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711元,增长1.5%。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46元,增长0.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443元,增长2.1%。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9%,其中城镇为37.4%,农村为41.8%。

  2022年末全市参加社会保险393.85万人次,增长8.0%。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92.48万人次、增长4.7%,其中在职职工72.26万人次、增长4.5%,离退休人员20.22万人次、增长5.4%。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含领取养老待遇)187.06万人次,增长8.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02.52万人、下降3.8%,其中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含退休)85.95万人、增长0.9%;参加居民医疗保险316.57万人,下降5.0%。参加工伤保险63.12万人次,增长14.5%。参加失业保险51.19万人次,增长6.1%。参加生育保险62.86万人次,增长7.7%。

  全年部门资助参加医疗保险25.24万人次,下降1.1%。医疗救助81.33万人次,增长6.3%。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门诊、门特及住院)81.09万人次,增长6.3%;救助金额1.98亿元,下降2.5%。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包含上级补助收入)171.55亿元,增长15.0%;基金累计结余109.52亿元,下降0.2%。离退休人员全年人均基本养老金2165.99元/月/人,增长4.2%。失业金标准1458元/月/人,与去年持平。年末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70212人次,增长15.1%。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78843人,其中城镇居民4312人,农村居民74531人。

  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8间,床位1766张,收养1054人;敬老院47间,床位1924张,收住675人(集中供养)。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3.43亿元,增长10.3%;筹集福彩公益金3700万元,增长6.7%。全年国内结婚登记20727对,下降10.5%;国内离婚登记8591对,增长12.1%;涉外结婚登记169对,增长18.2%;涉外离婚登记15对,增长36.4%。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全年专利授权量5881件、下降5.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11件、增长43.1%。《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3件,下降36.1%。年末有效发明专利量2204件,增长32.9%。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项,获第九届广东省专利奖杰出发明人奖1人。全年科技成果31项(均为应用科技成果)、下降29.5%,获得奖励7项、增长700%。签订技术合同41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800万元、增长14.8%。年末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省级工程中心143家、市工程中心323家;高新技术企业514家。

  全市共有地震台站9个。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9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9个,纪念馆3个,文化站85个,电影院33家,放映电影25.5万场。公共图书馆藏书(含电子书)402.89万册。广播电台7个,电视台8个,广播电视发射与转播台9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0%,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7.04万户,下降12.8%。体育场馆7个,举办各类运动会1次,参加运动员1123人,在省级以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56枚、银牌39枚、铜牌50枚。

  年末拥有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18个,国家“3a级”景区24个,星级酒店8家。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023.79万人次,下降22.6%。接待入境旅游1.57万人次(均为过夜旅游)、下降31.0%,其中外国人0.38万人次、下降10.0%,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19万人次、下降35.7%。接待国内游客1022.22万人次、下降22.6%,其中过夜旅游者478.60万人次,下降24.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312.72万美元,增长413.2%。国内旅游收入85.22亿元,下降22.7%。全年各主要旅游景点营业收入10.07亿元,下降6.4%。旅游总收入91.23亿元,下降18.1%。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657个,其中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64个、卫生院1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个、村卫生室1502个、门诊部78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46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个、卫生监督机构6个、急救中心(站)3个、采供血机构3个、健康教育中心(所)2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拥有医疗床位19494张、下降1.8%,其中卫生院床位4646张。在岗职工32186人、增长3.6%,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427人、注册护士12816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56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8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6830人。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发病日期统计),2022年清远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7种,14816例,死亡119人,发病率373.25/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8种,61544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1550.43/10万。全年全血献血25953人次,献血量26268u(全血1u量=200毫升)。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10.8亿立方米,增长23.0%。全市总用水17.07亿吨,下降5.4%。其中,生活用水3.61亿吨,增长1.3%;工业用水0.78亿吨,下降23.0%;农业用水12.60亿吨,下降8.5%。生态补水737.5万吨,增长13.5%。洪涝灾害造成水利工程设施直接经济损失9.18亿元,干旱造成损失2605.59万元。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95.05万吨标准煤,下降10.5%。全社会用电量262.85亿千瓦时、下降4.9%,其中工业用电172.26亿千瓦时、下降10.3%。

  全年平均降雨量2347.5毫米,年平均气温20.8摄氏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6.4%。全市酸雨发生率为14.5%,上升5.6%;环境空气中污染物降尘年日均值为2.53吨/平方公里·月,下降22.4%。根据国控城市点监测数据统计,全年空气质量级别ⅰ级(优)的天数为198天,ⅱ级(良)的天数为130天,达标率为89.9%;空气污染天数为37天,其中轻度污染天数为33天,中度污染天数为4天,无重度及以上污染;二氧化硫年评价浓度为6μg/m³,下降14.3%;二氧化氮年评价浓度为18μg/m³,下降25.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评价浓度为33μg/m³,下降17.5%;细颗粒物(pm2.5)年评价浓度为21μg/m³,下降8.7%;一氧化碳年评价浓度为1mg/m³,下降9.1%;臭氧年评价浓度为161μg/m³,上升1.9%。全市共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89个,污水处理能力73.20万吨/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nan/732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