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发展看,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强一增”行动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巨大机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等技术不断长入农业,催生出一大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有助于我县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的作用,加速科技、信息、人才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为我县农业农村跨越发展创造巨大历史机遇。

  第二节 风险挑战

  面对新常态背景下,我县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十四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一)综合生产能力弱。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持续增大,耕地人均占有量少且质量总体偏低,后备资源不足,农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亟待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仍较低,农业物联网等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二)转型升级步伐慢。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不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冷链物流仍为我县农业发展的突出短板。主导产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品牌效应差、产业链条短;农业牵动性项目少、战略性合作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未真正建立,农业生态价值体现不充分。

  (三)创新发展水平低。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还较弱,农业发展方式创新不足。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农村从业人员素质与农业农村现代发展要求不匹配。

  (四)农民增收压力大。县域内集镇发展速度不快,吸纳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农民经营性收入面临价格和成本双重挤压,增长缓慢,工资性收入受疫情和经济增速放缓双重影响,增长乏力,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第三章 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思路与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推进农业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实现农业全面提质增效,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以农村布局优化、生态优美、服务优质、乡风优良、治理优越为目标,聚焦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农村农民向徽美农业、徽韵农村、徽智农民转变,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制度保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体现更大作为,加快绘就新阶段美丽“新安山居图景”,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农民主体作用。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共同富裕,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坚持创新发展,促进转型升级。以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体系创新,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打造农业农村发展新引擎。

  (三)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统筹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更加重视土地、水、森林等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着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三次产业深度交叉融合,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物流链相通,实现“三链重构”。

  (四)坚持城乡融合,增进农民福祉。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五)坚持市场逻辑,合理资源配置。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双招双引”机制,强化财政、金融、土地政策集成支持,依靠市场化手段汇聚整合资源,运用合伙人思维激发主体活力,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高质量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黄山前列。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一)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7.39万吨以上,蔬菜、肉禽蛋、水产品和茶叶产量分别达到5.01万吨、3万吨、0.4万吨、1.5万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二)富民乡村产业竞争力更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到“十四五”末,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5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超过36亿元,农村产品上行网络销售额达到7.71亿元。

  (三)农业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加速转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持续完善,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到“十四五”末,累计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4.79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5%,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

  (四)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普遍建立,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3%,农药废弃包装物及农膜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到8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9%以上。

  (五)农村厕所革命基础更加坚实。坚持与村庄建设同步规划,与农村改厕整村推进同步实施,与农村生活污水同步治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基本完成农村改厕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工作目标。到“十四五”末,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

  (六)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更加有效。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升垃圾转化率、确保分类常态化,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到“十四五”末,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现“生态美”超市153个行政村全覆盖。

  (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更加科学。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有处理设施村的农户污水应接尽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明显。到“十四五”末,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

  (八)美丽乡村建设更加高效。“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干净整洁有序的目标基本实现。到“十四五”末,建制镇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达到112个、美丽自然村200个。

  (九)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均等。

  (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到“十四五”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民生活更加富足安康,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展望2035年,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协调同步,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普及,徽风皖韵美丽乡村基本实现,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农民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44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