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培育重大平台。全方位融入重庆都市圈,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争创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创新联动区和产业配套区。加快推进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建设“成渝氢走廊”战略支点、川渝千亿方天然气基地。高标准建设潼安柠檬产区、渝潼遂绵优质蔬菜产业示范带,协同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联动广安、资阳、遂宁共塑红色品牌,开发红色历史、国风家训、古建风韵等文创产品,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支点。主动承接重庆、成都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和公共服务功能扩容外溢,建设成渝双核重要功能配套区。
纵深推进重大改革。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破题见效,设立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行政审批大厅,建立健全税收征管一体化、联合招商引资等机制。全面推行居民医保门诊统筹,促进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同城化,完善跨区域应急救援协同机制,扎实推进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深化潼南彭水对口协作,落实新一轮“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政策举措,共建“飞地园区”,优化耕地占补平衡方式,加强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探索绿色金融服务新模式。
提速建设重大项目。聚焦打造轨道上的经济圈,抓紧谋划推进一批引领性、牵引性、带动性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动渝潼遂绵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物流快捷通道前期工作,开行公交化列车5对。加快推进潼南至武胜、潼南至大英高速,开工渝遂高速扩能(潼南段),完成双江航电枢纽、铜车坝水库主体工程,建成铜安高速(潼南段)。完善“遂潼之心”基础设施,启动建设遂潼双创中心、田园综合体、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精准谋划重大政策。推动便企惠民政策同城化,争取跨区域地票交易、用电用气同网同价等政策,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策协同示范区。统筹优化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共同争取遂潼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用地指标省市单列,力争纳入全国用地审批改革试点。加快研究财税利益分享机制,探索设立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项基金,联动遂宁共同争取两省市重大项目财税政策和资金支持。
各位代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市委“一号工程”,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和魂,是潼南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们将站在全局谋、立足一域干,保持奋进者姿态,激发创造性张力,不断深化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潼南现代化建设开辟新赛道、集聚新能量!
(二)一以贯之抓好“四件大事”。去年,我们紧扣区委“一城三区”目标定位,聚焦做成“四件大事”抓起步、打基础。今年,将重点抓深化、求突破,加快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实现“稳进增效”。
奋力提升“双五十”城市能级。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让“产城景”深度融合、“桥头堡”更具魅力。加快“五城”建设。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推动城区规模扩大至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至62%。宜居城重点推进金福、两桥、朝阳湖片区综合开发,充分彰显生活品质、人文气质。智造城推动东区快建设、快见效,首开区全面提速,南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科创城实施“一核一带五区”建设,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数字经济新基地。新农城改善道路、水系,完成红旗纸厂、文创特色街区等7个标志性项目,加快打造城市田园。康养城用好人工运河、九龙山、大石桥水库独特资源,积极引入渝澳中医药国际健康城等一批带动项目,发展全生命周期康养服务产业。优化城市功能。升级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推进碉楼坡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改造老旧小区49个、棚户区150户,建设城镇雨污管网45公里,完成南区污水处理厂扩容。加快万达广场综合体建设,实施火车站升级改造,打通6条“断头路”,建成8.5公里市政道路。持续绿化美化坡坎崖,新建社区公园、口袋公园3个,布局打造vr元宇宙小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5平方米,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精细城市管理。深化“五长制 网格化”,综合治理城市顽疾,规范城市“五小门店”,重拳整治车辆违停、占道经营、冒装撒漏等行为。修补市政道路25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6万平方米,整治窨井盖2000套,打造特色示范街区2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厨余垃圾分出率达30%以上。推动物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统筹场镇发展。坚持产业兴镇、特色强镇,强化场镇连城带乡作用,积极打造一批商贸强镇、工业重镇、农业大镇、文旅名镇、创业小镇。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化、市场化推动场镇建设,逐步改造环卫、管网等设施,有序开展排危、防漏、疏堵综合治理,持续提升场镇人居环境。
奋力壮大千亿级高新区“筋骨”。加快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好全市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实施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壮大装备制造产业,紧盯电子信息、汽摩零部件,加快建设深圳美视达、阿尔特汽车等项目,实现产值220亿元。壮大化工新材料产业,围绕绿色原料药、超纯电子化学品,全力推动慧聚药业、快思瑞等项目,实现产值增长20%。壮大特色消费品产业,做强柠檬精深加工,建成雪王农业等项目,培育招引中央厨房企业,实现产值210亿元。壮大绿色建筑建材产业,聚焦高分子防水、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大力推动科帆环保、合成涂料等项目,实现产值100亿元。壮大节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表面处理,加快启动静脉产业园建设,做大弘喜汽车后市场,实现产值增长35%。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培育升规专项计划,“一企一策”支持“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突破100家、1000家。实施梯度培育计划,鼓励目标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达125家以上。精准对接资本市场,积极推动优质企业“育苗”上市,筛选10家企业进入后备库,otc挂牌3家以上。加快建设首开区。有序实施化工企业环保技改搬迁,积极推动西部绿色原料药基地建设,提速推进华电潼南燃机、聚购科技等项目,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潼南战新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成5公里产业道路,完成场平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供水厂、危化停车场、消防站、吃住购综合体等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推进城区、园区连续覆盖。建设数字经济生态服务平台,开工昇之云大数据产业园,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支持企业“上云用数”、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5个,建成数字化车间5个。促进数字产业化,大力发展智慧产业、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业态,重塑“城市大脑”体系,数字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推广用好“渝快政”,探索建立城市服务、应急管理、生态环保、社会智治等融跨应用场景,加快建设数字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