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拓空间优环境上下功夫,推动新型城镇化再上新台阶。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围绕“保护古城建新城”,内疏外扩、以产兴城,推动建设“沪昆通道”发展带重要节点城市。一是大力实施“更新”行动。扎实推进城镇“四改”,完善公租房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天然气管网建设,让“一区两镇”企业群众用上天然气。推动古城区“三线下埋”。二是大力实施扩容提升行动。用好新型城镇化“主引擎”,加大芽溪新城建设力度,新增开发面积200亩以上。继续推进金龙华府、舞阳世家等项目建设,“一楼一策”处置风险楼盘实现“保交楼”,统筹房地产去库存和棚户区改造、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实施智慧停车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项目建设,推动文化园、芽溪汽车站、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加快配齐黔东经济开发区生活服务设施,补齐城乡集贸市场、集中治丧等设施短板。建成5g基站60个、新能源充电桩20个以上。三是大力实施产城融合行动。依托文旅资源优势,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 ”等“吃住行游购娱”融合的新消费环境,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休闲康养、旅游购物、特色美食街区,壮大城镇经济。四是大力开展精致管理行动。全面落实新修订的“名城保护条例”,以城镇精致管理为抓手,深入整治古城风貌,推进划行归市,加强设施管护、园林绿化,推动古城核心区非旅功能逐步外迁,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严管农村建房,依法清理“两违”,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四)在夯基础促振兴上下功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再上新台阶。深入实施“五大行动”,着力固成果、强产业、美乡村,全面推进“五个振兴”。一是坚决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重点人群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持续巩固提升“3 1”保障,深化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及时消除返贫风险。持续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深化与佛山市三水区和镇远籍务工人员集中城市劳务协作,高质量做好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增收工作,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以上。二是坚决端稳端牢“镇远饭碗”。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提升粮油生产、加工、储备能力,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确保粮食产量达9.8万吨以上。新增县级粮油仓(罐)容1.15万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三大体系”建设,实施扩规模、提品质、增效益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巩固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推进肉牛“一县一业”规模化突破。推广“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发展小规模大群体500户,支持江古、羊场建设肉牛示范乡镇,全县肉牛存栏突破5万头。推进肉牛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打造“繁、育、宰、加、销”全产业链。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扩面提质。稳定烤烟种植面积,收购优质烟叶9.2万担以上。实施蔬菜、中药材、茶叶、油茶、精品水果、生猪、淡水渔业提升工程,订单式发展高粱种植。实施国储林项目建设4000亩,推进“国储林 ”示范点建设,巩固林下经济“四大产业”。支持乡镇围绕“一主两辅”打造“一乡一品”。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扩大规模经营,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培育州级以上农业经营主体10家以上。大力发展镇远道菜、酸汤等“预制菜”,做优“镇有心意”公用品牌。强化消费协作、利益联结,建好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申报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大力实施电商“十百千万”和“快递进村”工程,实现“黔货出山”2.5亿元以上。四是加快推进乡村建设。突出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完成111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扎实推进州县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庭院美化行动,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户厕建设,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整县提升行动,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加强农村法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促进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五)在大招商强支撑上下功夫,推动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坚持围绕优势资源主导产业抓招商抓项目,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以项目大突破推动全县大发展,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一是强化项目谋划。把准政策资金投向,突出效益导向,聚焦产业提质、基础提升、民生改善,高质量谋划编制项目,建好“531”项目库。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更多优质、高效项目进入中央和省州盘子,提高项目转化率。全年新开工项目50个以上。二是强化项目建设。坚持挖存量、找增量,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夯实稳增长“底盘”。全面加强产业项目建设。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16个以上,完成工业投资3.7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推进10万平标准厂房、黔东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争取推动中央储备煤基地项目落地,完成工业园区配套设施投资1.1亿元以上。全面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改扩建、溪口大桥、铺田惠民桥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g551镇远五里牌至黄平重安江(镇远段)路面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天印、马路河水库后续工程建设,新增供水管网10公里,启动水务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殡葬综合体、中心敬老院、黔东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1亿元以上。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狠抓土地供应,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大力实施宜耕地块提质改造,盘活存量土地,完成土地整治4000亩、新增耕地指标6000亩。健全“双服务”机制,加大争资争项和“政金企”对接力度,助推更多项目落地建设。四是强化招商引资。实施“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招大引强,确保新增重点产业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大力开展领导招商、专班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深入研究产业链条,紧盯头部企业,精准开展“点招”,提高招商质效。聚焦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成渝等重点区域,全面“蹲点”“扫楼”,全年引进优强企业10家以上。强化招商服务,建立招商引资“一张产业链条图、一个招商项目库、一套全流程服务、五个招商专班”的“1115”机制,推动签约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要素保障环境,全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对标大湾区政策体系,推动业务办理全流程再造,力争跨省通办、联办和双向审批取得新进展,让企业办事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积极发挥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前哨”作用,形成多维度、多视角的监督体系,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让企业投资更放心、安心、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