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0%以上、力争达到600亿元,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0%、12.0%、12.0%、8.0%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市体量更大,产业和人口高效集聚,真正实现近悦远来;动力活力潜力不断释放,开放水平更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秀山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居民思想文化道德素质不断提升,文明水平更高;公共服务更加优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安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渝鄂湘黔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践行“两山论”样板的安排部署,这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秀山总体发展定位。建设渝鄂湘黔毗邻地区中心城市,主要目标是发挥渝东南桥头堡城市作用,突出以创新开放引领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集聚人口、以人口推动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到2026年,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加工制造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消费集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一城五心一枢纽”,完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布局,达到中等城市经济体量。建设武陵山区践行“两山论”样板,主要目标是将“两山论”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构建起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变成金山银山的发展格局。到2026年,成为生态保护治理、落后产能淘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样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安排部署不动摇,以舍我其谁的豪气、一往无前的勇气、追求卓越的志气,乘风破浪、激流勇进、阔步前行。

  (一)做好“硬实力”文章,迈上产业转型升级新台阶。强化科技赋能,着力创新驱动,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生物医药、食品、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配件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围绕智能家居、绿色建材、轻纺服装等产业培育一批10亿级、50亿级特色工业集群,打造武陵山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建设区域性装配式产业化生产基地,成为区域性加工制造中心。积极支持锰行业转型发展,规划建设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聚区。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成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构建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到2026年,高新区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力争高新区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力,打造武陵山区域检测基地。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物流枢纽优势,加快建设“五大物流中心”,建成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完善商业空间布局,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建设消费集聚中心。完善农村电商“五大体系”,打造国家电子商务示范标杆。唱响“书中边城–画里秀山”旅游品牌,围绕“快进慢游乐购”目标,将洪安边城打造成为中国初恋之城、古镇开发示范、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川河盖打造成为休闲避暑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街打造成为文化会客厅、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力争创建婆婆山、妙泉湖等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让秀山文旅产业进入武陵山区“第一方阵”。突出“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链条化延伸、社会化服务、品牌化营销”,稳固100万亩粮油种植面积,建设100亿级山银花产业园,形成中药材、茶叶、畜禽3个10亿级产业,积极发展油茶、水果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一盘棋”布局,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抓好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中心城区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组团发展,完善南部新城、西门片区、北部片区教育医疗配套,加快官庄、清溪场同城化步伐,促进22个乡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到2026年,城市建成区达到30平方公里,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有序实施城市更新,构建“五纵五横”城市骨干路网,升级改造梅江河城区段游步道,科学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创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统筹园区、街区、景区建设,构建以制造业为主导、与服务业高度融合的城市经济体系。完善“十字型”高速铁路网、“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和“1 2”民用航空布局,推进“两环五射多联线”骨干路网、城市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建设,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一大四中八小”骨干水源,完善供水设施,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实施天然气“乡乡通”工程,积极建设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一心、两镇、三带”乡村振兴示范体系建设,兴隆坳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公园,先行示范镇、重点帮扶镇建成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打造太阳山、平阳盖、川河盖三大产业带,探索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乡村振兴。

  (三)绘就“生态美”蓝图,展现守护绿水青山新作为。扎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筑牢武陵山区重要生态屏障,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基地。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好“一顶两山三盖四河”生态骨架,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深化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涉锰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坚决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和能耗双控措施,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严格产业准入标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全面淘汰退出落后产能,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建立健全资源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积极拓展生态金融、绿色市场交易等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组建武陵山绿色生态科技银行,鼓励支持县属国有企业参与生态产品供给交易,培育生态产品市场开发经营主体。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353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