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落实市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全力实施六大“赋能行动”,系统推进服务效能增优,年度营商环境评价位于全市前列。拓展“一业一证”改革覆盖面,制发15个业态2402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创新实施“区长每周帮办日”制度。新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各政务服务窗口好评率达99.98%。加强惠企政策高效直达,依托企业专属网页完成351项政策精准推送、285项个性化主动提醒,建立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区管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市北高新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建设,新增民营企业总部3家,累计达26家。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等各类惠企政策,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力度,着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三)城市治理精细高效,彰显魅力品质
数字治理全面推进。完善“一网通办”静安频道,已接入849项行政许可事项,“市民云”访问量位列全市第一,新增轻微失信信用修复、老年人健康服务等“一件事”,长三角跨省通办受理事项达40项。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4.0版建设,健全平急融合运行机制,城运指挥大厅新址投入运行。完善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感知网络,丰富城运主题数据库,新建、接入智慧园区、数字交通、智慧菜场等应用场景12个。拓展“随申码”应用,在全市率先试点市政消火栓、街头座椅和废物箱等城市部件赋码。优化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处置机制,加大疑难工单协商化解力度,不断提高实际解决率和市民满意度。
市容环境品质持续优化。完成南京西路后街景观商业区、苏河秀带景观区等6个市级“美丽街区”创建,光复路(长寿路桥—普济路)创成绿化特色道路。完成17条道路大中修、积水改善和10.44公里架空线入地工程。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品质持续优化,7个桥下空间全部完成提升亮化改建。优化绿色生态布局,建成各类绿地8.31万平方米、立体绿化2.52万平方米、绿道2.04公里,三泉公园、广场公园(静安段)完成改造、对外开放,新增3座口袋公园,打造可亲近、可休憩的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垃圾分类实效,推广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装修垃圾不落地收运新模式,湿垃圾日均处置量达471吨。扎实推进无违建示范街镇、“零违建”居村创建。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巩固提升河湖水质,加强林绿资源保护。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统筹做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大低碳示范创建力度,超额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任务。
基层治理体系日益夯实。打造“静邻帮办”品牌,在全市率先试点个人政务远程虚拟窗口服务模式,可办个人事项达183项。深化基层减负增能,持续减证明、减挂牌、减系统、减报表,依托全要素社区治理智能平台,推动基层数据高效集成、共享使用和安全管理。加强居委会标准化建设,推进五大专业委员会实体化、项目化运作,强化“全岗通”服务模式。健全实有人口管理工作机制,实有人口信息准确率居全市前列。创新“静邻物业”党建品牌,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水平继续领跑全市。加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增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
城区运行安全有序。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聚焦建筑施工、消防、燃气、自建房、高空坠物、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全力防范化解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对重大事故隐患实施挂牌督办。完成25幢高层住宅消防基础设施改造、80个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提升改造工程,为7385名高龄独居老人加装燃气报警器。夯实基层应急资源要素保障,实施63处公用民防工程综合治理及养护。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坚决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多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强化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建立区法治服务中心,成为全市首个区级层面“一站式”矛盾调处平台。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彰显力度温度
群众居住条件切实改善。扎实推进二级旧里以下零星地块改造,启动青云路宝昌路、芷江西路238街坊等10幅地块征收,完成南京西路愚园路、万航渡路284弄等9幅地块收尾,惠及居民3229户。有序实施旧住房成套改造,全市体量最大的小梁薄板小区蕃瓜弄拆除重建项目提前实现100%签约、100%搬场并开工建设,被收录进“2023年世界城市日城市建设和发展案例展”。稳步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完成旧住房修缮改造80万平方米。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开工500台、完工335台,完工量在全市“三连冠”。加强住房保障,超额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供应任务,新增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565张。
为老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华兴新城养老院、久合科技园养老院改建项目实现竣工。全年新增475张养老床位、2家社区长者食堂、4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2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改建105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在全国首创“五床联动”居家和社区整合性照护服务模式,并在街镇全覆盖推广,实现老年人有序分级诊疗、康复和养老的医养康护闭环,全区住养老人签约率达92.26%。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户数连续三年位列中心城区第一,为老服务一键通累计服务1.12万人。实施“老伙伴”计划、“乐龄有伴”项目,织密独居老人关爱网。发布《静安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标准指南(2.0版)》,开展274场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专项行动。在全市率先实现长护险服务全流程“ai 监管”。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强化就业保障,分类提供精准服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4368个,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901人,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内。全年实施低保救助和临时救助12.25万人次、救助金额1.59亿元,医疗救助10.17万人次、救助金额4069.76万元。完成45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0条老旧小区无障碍坡道改造。优化调整2家白领午餐网点单位,完成3家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拥军优属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