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推进海鲜直播电商和现代物流业一体融合,发挥“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连云港(赣榆)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引领作用,拓展直播电商新空间,电商交易额突破185亿元,培育跨境电商10家。海头海产品电商中心建成投用,城发智慧冷链综合体等项目加快建设,培育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1家。落实省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释放港口带动效应,培育一批支柱型运输、仓储企业,服务临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上市企业培育,完善后备资源梯队建设。持续激发消费潜力,优质运营吾悦广场、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改造新建一批综合市场,创建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2家。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动抗日山片区整体开发,打造“一山一岛一馆一村”红色研学路线、乡村特色休闲旅游路线,新增4a级景区、3a级景区各1家,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构建全域感知、数据融合、智慧互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5g基站200个,推进政务信息和公共数据归集共享。推动数实融合,拓展“5g 工业互联网”应用,实施“智改数转”项目10个,壮大蓄电池、光伏组件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新海石化生产自动控制数字化改造,新增星级上云企业5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个,建成省级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2个。逐步拓宽数字化应用领域,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实现精细化生产、数字化运营、可视化管理。
全面营造创新生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造“招商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链,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实施合作项目30个以上,推动重大成果转化落地。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申请商标2600件,发明专利授权150件以上。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围绕钢铁石化、新能源等细分领域,实施“一行业领域一人才工程”,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持续打响“人到赣榆·如鱼得水”品牌,为未来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积蓄更多优势。
二、聚焦项目为王,扩大有效投入,全面厚植跨越赶超潜力
千方百计重抓招商引资。主攻产业链招商,精准绘制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全力招引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完善招商网络体系,锁定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三大重点招商区域,组建专业团队,在重要节点城市设立招商站,加大与大型央企、知名外企、头部民企对接频次,精心办好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形成“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储备一批”项目建设格局。创新招商方式,统筹项目信息管理,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首谈负责、跨区镇流转和奖励激励制度。强化以商引商,借力商会协会、专业机构、亲友乡贤等各类资源,拓宽招商渠道。出台一揽子优惠政策,鼓励、吸引本土人士回乡投资兴业。新增签约过亿元项目50个、过十亿元项目10个、过百亿元项目1个,实际使用外资1亿美元。
全力以赴攻坚重点项目。高举产业强区、项目为王大旗,打响项目建设攻坚战,全力推动6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年度投资212亿元。强化空间保障,坚持资源盘活、土地储备“两手抓”,推动土地指标与项目有效配置,确保大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强化环境保障,加强对上争取、政策研究,持续开展园区各项区域评估工作,补齐环保基础设施,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强化机制保障,继续开展“挑大梁、争红旗”月月评竞赛活动,完善“月通报、季观摩”机制,做到挂图作战、挂帅领战、挂牌督战,实行重大项目推进全程管理、专班服务、定期调度、联席会办制度,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及时破解重点难题,确保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精准发力优化营商环境。围绕营商环境考核进入全省前1/3的目标,全面擦亮“榆快办”服务品牌。打造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出台具有赣榆特色、含金量高的系列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更加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一网通办”覆盖面,推动更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承诺即开工”。打造更加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信用便企省级试点创建工作,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持续营造公平诚信市场氛围。打造更加透明的法治环境,有序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实现清单之外无检查。打造更加贴心的人文环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主动回应企业诉求,实行事项受理、跟踪督办、结果反馈闭环管理,逐步化解招商项目历史遗留问题,深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三、聚焦海洋经济,开辟新的赛道,全面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加快建设“蓝色粮仓”。充分利用东海水产研究所赣榆实验基地等平台技术支撑作用,强化鱼类、贝类、海马等优质水产养殖开发,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科学编制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加快建设现代设施渔业集中区。借鉴外地深海网箱养殖先进经验,推动传统渔业向深远海养殖、远洋捕捞转型,高标准建好秦山岛东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围绕打造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产业渔港、人文渔港目标,以海头、青口两个国家级中心渔港为核心,整合沿海镇和相关海域、陆域、岸线资源,争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提升苏鲁海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能级,打造全国规模第一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
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深入落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创建综合性海洋经济产业园。优化空间布局,以海洋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向南拓展石桥镇、海头镇、青口镇、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秦山岛等陆海资源。明确产业方向,重点培育海洋食品、海洋生命健康、海洋新材料等三大产业。海洋食品产业依托柘汪紫菜产业园、高新区食品产业园和海福特等海洋食品企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培育发展预制菜和附加值较高的休闲食品、功能食品。海洋生命健康产业以现有藻类加工企业为基础,利用藻类、贝类等资源优势,进一步延链拓展,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制品,惠榆新兴产业园培育发展海洋生命健康产业。海洋新材料产业依托海洋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利用高性能聚乙烯、高端abs改性材料等石化下游产品,重点发展耐盐耐腐蚀海工材料产业,培育引进海底通讯材料、深海探测材料等前瞻性产业,打造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