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优质公共文化供给。实施“文悦淄博”文化惠民提升工程,规划建设市美术馆、市博物馆,优化市文化中心场馆功能布局,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试点。实施文艺精品“两创双百”计划,推出20个以上优秀作品,组织文化进基层演出3000场以上。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有淄有爱”文明创建工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塑造“厚道齐地·美德淄博”城市品牌。
(八)聚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坚持问题导向、有解思维,切实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矛盾问题,以改革注入新动能,以开放打开新空间。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和“以评促转”试点,抓好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办理,完善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体系。组织实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畅通政企沟通机制,以“亲清指数”提升“发展指数”。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新生代企业家培养,培训企业家2000人次以上,塑造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富有活力的企业家队伍。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完善财金联动机制,坚持产业基金引导与平台跟投相结合,推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增强国资平台对产业投资的支撑引导作用。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做优做强,支持齐鲁农产品交易中心发展,完善淄博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深化企业上市全链条服务,支持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专精特新”专板,新增上市公司3—5家。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字化转型,提升交易服务标准化水平。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新开壶”企业500家以上。推进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上线运行市级综合服务平台,建成3家跨境电商产业园。优化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办好第二届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淄博—德国交流合作洽谈会,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支持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加大本土跨国公司培育力度,鼓励优质企业通过股权并购实现跨越发展。发挥淄博综保区窗口作用,培育保税研发、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建设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推进鲁中国际陆港冷链基地建设,首发“鲁疆班列”,稳定开行欧亚班列。
(九)聚力推动品质民生建设
坚持民生优先、普惠均衡,持续优化民生供给,努力增进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扎实做好就业增收。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支持新就业形态和多样化自主就业;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年内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推进全民参保,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多渠道增加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33所,优化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布局,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深化“五育融合”,健全学生身心健康关爱协同机制。实施强基培优工程,培育20个集团化办学样板,放大名校辐射带动作用。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分级竞聘改革,加强城乡间、区域间教师资源统筹调配。支持山东理工大学建设“省高水平大学”,推动淄博师专、淄博职业学院升格本科院校。优化定制公交上下学等服务,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全环境育人机制。
推进健康淄博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疫情防控部署,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加强医疗资源保障,提升医疗救治服务能力,重点加强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群体的健康管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与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合作,名医专家(团队)工作室达到100家。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新增中心村卫生室50家。实施“中医中药进万家”健康工程,开展便利老年人看病就医系列服务。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提高到60%以上,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搭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培育5处养老服务实训基地,推广镇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模式。实施妇幼健康关爱工程,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8个,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开展“心希望”健康服务行动,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公益热线。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启用市体校新校,办好淄博马拉松等系列赛事。
持续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创建平安淄博。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创新信访工作协同共治机制,巩固信访积案化解成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开展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加强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组建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伍,推进应急救援站建设,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测预警,依法查处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持续优化金融生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