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聚焦加快城乡融合,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构建工农共生、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一是聚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积极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着力构建“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沿黄地区工业园区调区扩区,拓宽发展空间。加快雄商高铁菏泽段、郓城至鄄城高速等4条高速、国道106东明黄河公路大桥、省道328等工程建设步伐。开工新建德单高速梁山至郓城段、国道240菏泽西绕城段(科技大道)、鄄城铁路货运站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谋划推进沿黄高速鄄城至兰考段等4条高速、国道327东明黄河公路大桥等重点交通项目。完成成武港安济河作业区建设,开工建设新万福河复航二期、郓城新河航道复航工程,着力构建“川”字形内河水运网。持续完善城市骨架路网,新建国花大道东延等城市道路10条,提升改造高平路(八一路—丹阳路)等道路6条,长江路快速通道工程高标准建成通车。二是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级。统筹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等六个方面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点推动投资24亿元的城南核心片区、投资20亿元的“两园片区”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东明县试点城市、鲁西新区人民路东片区试点片区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持续改善居住条件,全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53个、3.6万户,完成棚改安置房建设2万套。积极构建“大城管”管理运行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口袋公园、街心绿地、慢行系统等公共空间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不断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三是着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坚持农业农村一体设计、一体规划,抓好11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支持各县区打造2—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切实抓好耕地保护,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万亩。大力发展高值农业,完善牡丹省级农高区功能载体,做强擦亮牡丹芍药产业品牌,积极培育山药、大蒜、芦笋、中药材、肉鸭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沿黄肉牛等产业集群。支持发展预制菜产业,打造预制菜菏泽优质品牌。大力实施农业良种工程,推进郓城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巨野国家级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建设。持续打造“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强化人才支撑,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扎实开展农村供水保障水质提升三年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四是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四点对接”的城镇体系,持续推进定陶、郓城、鄄城省级城乡融合试验区和郓城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建设,积极推动20个重点镇快速发展,有序推进郓城、巨野、单县、成武压煤村庄搬迁。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农村百兆速率固定网络端口突破180万个。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持续巩固提升“快递进村”全覆盖工程。
(五)聚焦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发展动力活力。用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一是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全方位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完善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机制,创新金融辅导、金融管家服务,优化创投生态。发展新个体经济,新登记市场主体20万户以上。关心关爱企业家,成立菏泽市企业家协会,选树一批杰出企业家、优秀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经济发展“主战场”。加快菏泽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动普惠金融贷款投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亩均效益”评价改革,不断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促进要素保障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提升。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对外贸易促稳提质”行动,支持企业线上线下开拓市场,扩大国际市场覆盖面。建立健全“两平台、六体系”,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靶向招商、精准对接知名外资企业,持续推动利用外资量稳质升、提质增效。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数字强基工程,推进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擦亮“菏心意”政务服务品牌。年内推动50个政务服务事项“县乡通办”,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健全守信“红名单”、失信“黑名单”制度,推动法治政府、诚信政府一体建设。五是加快新区建设。坚持高点定位、超前谋划,高标准推进起步区建设。深入实施产业突破、科技创新等八大重点工程,加快中科禾华、中丰田光电等30个在建项目投产达效,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以上、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
(六)聚焦统筹发展安全,着力维护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底线思维,树牢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统筹衔接,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持续推动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医疗救治能力,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和省委省政府“八抓20条”措施,大力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程,深入开展煤矿、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三是守牢风险化解底线。加快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增加市级储备粮8.6万吨。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加强国有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管控,严控政府性债务。依托“金安工程”大数据平台,加强对重点领域风险的监测预警。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持续巩固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专项行动成果,确保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四是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全力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坚持信访和各类调解联动,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加快推进全域视联感知网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智慧化水平。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动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