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推动强企方阵攀新登高。重点招引一批行业龙头、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企业,招引亿元以上项目超100个,其中,50亿元以上2个。谋划建设空港跨境电商产业园,大力发展跨境电商9710、9810业务,新增外贸实绩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资800万美元,吸引沪苏浙资金200亿元。发放“工业互联网券”,实施工业互联网及行业大脑平台项目,推动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建设500万元以上数字化转型项目25个。摸排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充分发挥区“1 11”基金投资作用,力争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北交所上市企业1家、美股上市企业1家。新芜经济开发区继续争取全省考核先进位次,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二)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引领,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0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产业创新研究院1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均超15%。依托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g60通航联盟等载体,建设省首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航空动力测试中心、无人机适航认定中心,探索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政策共通、人才共用的一体化创新机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是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畅通招才引智绿色通道,深化“津梧桐”品牌建设,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个以上、领军人才8人以上、高端人才85人以上、大学生1万人以上,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实施职业教育特色发展行动,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区内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冠名班”“订单班”、产业学院,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办学。

  三是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深化智慧园区建设,用好公共政策兑现“网上超市”,完善惠企政策,畅通惠企通道,及时回应企业诉求。畅通“政银企”信息交流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新增政银担12亿元、贷款50亿元、基金投资10亿元,促进金融产品和企业融资需求双向推送。深化“承诺制”“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做好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等要素保障,实现亩均税收增长10%,“标准地”出让100%。

  (三)着力提升区域开放水平,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一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吸引长三角优质资源集聚,力争引进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超50个,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超3500万元,大专以上沪苏浙居民来湾落户人数实现较快增长。发挥芜宣机场口岸临时开放优势,深化贸易、物流联动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借港出口,争创国家低空产业先导区和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长三角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二是全力构建“大交通”体系。开通越南河内等3条国际货运航线,力争货运量达6万吨。抢抓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契机,推进峨山路东延二期、芜宣高速改扩建工程,加快机场路皖赣铁路至芜宣高速段建设,实现芜宣高速机场出口、湾石路(倪家段)优化提升工程通车。构建“空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谋划建设芜湖港湾沚港区黄池作业区工程,打通新芜经济开发区北向通道。

  三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区属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区国投集团、区水务有限公司等,增强国有企业市场活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探索新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公司”运行模式,促进平台公司规模实力、市场化运行能力全面提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大脑三期工程,统筹部署各类感知设施,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一盘棋”。推进与沪苏浙重点民生领域资源共享,拓展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场景,在交通出行、文化体验、政务服务等方面实现长三角区域“同城待遇”。实施城乡居民医保慢性病按人头付费试点工作,持续提升医疗保障水平。

  (四)着力推进“港产城乡”融合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名片

  一是加快打造航空新城。科学编制航空新城规划,加快机场改扩建工程一期、国际货站改扩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建设,申建皖南国际邮件互换局。推进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深度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发展区,打造上海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副中心。谋划建设东航芜湖物流基地和分拨中心,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谋划建设长三角生猛海鲜内陆港,大力发展空港经济。依托芜湖航空职业学院探索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航空运动中心、鸠兹大道邻里中心、九子湖公园、宜航工业园。推深做实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借势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等活动,打响“芜湖航空”品牌。

  二是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实施政府性投资项目80个,总投资78.8亿元。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8个、农村危房改造75户。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99套,建设低密度、立体生态高品质住宅,释放改善型住房需求。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东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南湖水生态修复保护,探索建立给排水一体化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绿地体育小公园”2处、健身步道7公里、城市阅读空间8处,建成“15分钟综合生活圈”。

  三是全面建设美丽湾沚。强化生态系统修复治理,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强东草湖省级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创建省级幸福河(湖)1条、新增造林350亩。深入开展秸秆禁烧、餐饮油烟整治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pm2.5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居全市前列,完成省级生态振兴试点镇、试点村验收。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开发低空游、露营游、研学游等新业态,加快打造湾沚航空文旅综合体、六郎江南水乡休闲农旅集聚区、陶辛水乡旅游度假区、红杨西河文化旅游区、花桥九十殿文博艺术小镇,推动设立安徽芜湖青弋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增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后备箱工程基地1个、金牌民宿3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028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