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城市创建提质工程,焕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持续完善功能、细化管理,活跃经济、集聚人气,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1.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按照“北扩南优”格局定位,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启动城区排水防涝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城北农贸市场及山水嘉苑、冯城尚园、新老居棚改安置房等城市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合理优化老城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进老旧小区和物业小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让更多群众“住有宜居”。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突出城镇规划刚性约束,强化规划执行监管,坚决遏制“两违”增量。

  2.加强城市精细管理。以城市创建为抓手,持续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挂等行为,打造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人居环境,确保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探索推进城区停车场智慧管理模式改革,整合城区停车泊位资源,逐步构建车位共建、停车共享、科学运营、监管到位的城市静态交通服务体系。加强市政公共设施安全运行管护,做好街道立面、人行步道、城区道路修缮工作,提升背街小巷、无物业小区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3.激发城市消费潜力。大力实施促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行动,最大化激发消费券乘数效应,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亿元以上。认真做好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持续加强“个转企”“小升规”业务指导,力争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7家、批零住餐企业24家以上。灵活运用政策工具,激发房地产市场消费活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提升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业态,打造华林广场、步行街、五梅路、铜锣湾广场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持续点燃城市“烟火气”。积极培育线上消费,放大电商直播等消费新增长点带动效应,推进电商由单打独斗向“网红 机构 供应链”协同发展转型,构建更加完备的电商生态。

  (四)实施乡村振兴提标工程,呈现高质量发展新面貌。深入贯彻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以“三农”现代化为引领,努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1.推动农业提质提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7.9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59亿斤以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稳步实施“苗木上山”,平衡耕地、林地发展需求,释放土地资源潜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完成207座山塘除险加固及灌溉能力提升、农田水利建设(一期)、黄沙港堤应急通道改造等水利工程。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加快赤田、沿里、渣村粮食仓储项目建设进度。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十百千万”工程,抓好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加快推动“炉忆·谷雨”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落地,启动筹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

  2.促进乡村宜居宜业。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规划、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全省“三线”整治试点县和“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县建设,打造新农村建设点154个,美丽宜居村庄1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32个。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快百丈、仰山、罗市、干洲集镇农贸市场建设,启动澡下龙溪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有序实施赤田十五里亭至赤岸沿里、甘坊至上村等一批县乡道改造项目。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启动上富水厂扩建及上富、罗市、会埠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切实用好5g 长效管护平台,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巩固农村“厕所革命”成果,推动乡村由“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

  3.助力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长效机制,强化扶贫资产运营及收益监管,确保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以上。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加快乡村人才振兴。支持农民工、乡贤和工商业主等返乡入乡创业,鼓励能工巧匠和“田秀才”“土专家”等乡村能人在乡创业。扎实开展强村富民行动,做好乡村资源开发、资产盘活、资金整合,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推动年经营性收入超15万元的行政村达到90%以上,打造一批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

  (五)实施生态奉新提优工程,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更高标准打造“两山”转换示范标杆。

  1.巩固生态环境质量。扎实推进新时期“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水栏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及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质、国省断面水质、地下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抓好秸秆禁烧管控和综合利用工作,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以上。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狠抓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管,确保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赢。充分发挥园区环保安全应急智慧管理平台作用,提升环境应急管控能力,压实环保主体责任,加强锂电新能源、医药化工、金属加工等重点行业环保监管,督促企业建足、用好环保设施。

  2.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纺织、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积极发展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快储能项目建设步伐。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校园、节能社区等创建活动,营造崇尚节能、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机制。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做好项目审核论证和节能监察,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01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