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层次不高、体量不大,核心竞争力不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要素保障能力有待加强;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繁重,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压力较大;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还不够优,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还有差距;有的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作风、素质和本领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将采取更有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县委十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和市委“三大战略、八大行动”部署,推进“四大品牌”建设,乘势勇进、提质增效、大抓落实,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寻乌篇章。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左右,引进省外2000万以上项目资金增长5.2%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左右,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各位代表,今年各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处于靠前偏中水平,体现了稳中求进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契合“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定位,是一个需要“跳起来”才能完成的目标。我们将锚定全年目标任务,牢固树立“小县也能大作为”的理念,按照县委“乘势勇进、提质增效、大抓落实”的要求,以争的勇气、争的劲头、争的状态,全力以赴争先进争位次争荣誉,千方百计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切实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寻乌篇章中展现政府作为、彰显政府担当。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壮大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建设支撑。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是强国之基、财富之源。我们将紧扣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312”行动计划,持之以恒壮大集群、引优育强、做大园区,奋力实现双“十百千万”目标。即:引进10个投资超10亿元以上项目、培育10家营收超10亿元以上企业、规上企业稳定在110家以上、工业营收突破125亿元、稀土氧化物原矿开采产能约1000吨、数控机床突破1000台、园区用工破万人、空压机产能破15万台。
大力招商引资。坚持全员招商、尽锐出战,优化招商队伍,完善招引政策,力争全年引进项目45个以上,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10个、超20亿元项目1个以上。创新招商理念,灵活运用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关联配套招商,吸引更多头部企业、高精尖项目落户。聚焦百万平米标准厂房,承接落地一批产业项目,力争标准厂房入住率达90%以上。开展招商引资“赛马比拼”,优化考核机制,提高招商项目落地率,推动项目尽快形成实物量。
促进产业集聚。围绕4条重点产业链,持续深化产业链“链长制”,加速提升产业规模和能级,力争工业营收总量突破125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产业重点向空压机、数控机床、智能制造、电机等领域上下游延伸,提升精密制造水平,力争数控机床规模突破1000台,形成年产超15万台(套)空压机产业集群。稀土新材料产业重点争取稀土原矿开采配额,加快盘活南方稀土资产,推动恒源科技、通诚稀土等企业满产达产和泰安新材料、鑫舟磁材竣工投产,延伸发展二次利用及后端材料应用产业。锂电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宏锂、领业、环球陶瓷技改等项目,扩大规模和总量,加快朝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电池组件组装等方向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重点紧盯预制菜、蛋品加工等领域,补齐精深加工短板,推进鳗鱼养殖及深加工项目落地,加快果蔬、蛋鸡、油茶、竹笋等产业链发展,培育营收超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1家。
建强承载平台。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管委会 公司”运营模式,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力争综合考核进入全省前30强。有序开展调区扩区工作,争取省级批复《深寻产业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推进园区合理布局、特色发展。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工业固废填埋场、公共实训基地、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配套项目建设,新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实行“标准地”出让、“零增地”技改等模式,盘活闲置低效用地500亩、厂房2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城东产城融合发展,建成学习小镇、双创小镇,做旺国际商贸城。坚持“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双向发力,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加快发展超纤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化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0 家。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拓展“5g 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力争企业“上云”600家,“两化融合”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深入实施企业技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传统企业技改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工艺升级和产品迭代,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精准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健全完善“引育留用”人才服务体系,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